行一文化
《九型人格初级班》 · 文琦发表时间:2022-02-15 17:28
·因缘· 来到潘老师的课堂与大家相遇,既是偶然也是注定。 由于颜颜的推荐,我抱着好奇的态度参加了潘老师的九型线上公益课。 在课上,看到大家的熟络和热情互动,我当时的感受却是不适应。我本就是一个天然不喜欢热闹的人,而假期长时间的独处更让我一时间难以转换,再加上没睡好情绪不高,种种原因,使我在那个环境中感觉到的是淡漠的疏离和隔阂,甚至还有一丝清高。当时我觉察到了这种情绪,我意识到这样不对,这并不是一种敞开的状态,但那是我真实的反应和感受,我无法否认它。 公益课上讲的内容非常基础,结束后,我感到疑惑:这不就是一种把人归类并帮助人际交往的工具吗,为什么围绕这么简单的内容,潘老师会研究十几年?为什么学员们会这样动情地推荐这一工具?为什么颜颜学姐说九型学到最后会走向灵魂深处? 在这些疑惑之外,我最直接的问题是:每个人都是多面的,把一个人与一种类型简单对应,真的正确吗? 群里有人回答:要看一个人的核心需求和恐惧。 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。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使命,我们生来就携带着今生的渴望,我们正是为着这个目的选择来到这世间,去经历生命,去收获礼物,使我们的灵魂更加圆满。 当看到9号追求内在的平静与和谐时,我坚信这就是我想要的。我再回想起之前的那种淡漠感,我告诉自己,那是9号能量的堵塞,我暂时地失去了那种全然放松的宁静,那不是我的常态,也不是最好的我!我重新感受到和谐能量的流动,感受到敞开的喜悦。 于是,前面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——这就是九型精深的魅力呀! 于是,我选择来到了潘老师的课堂,遇见可爱的大家。 ·觉知· 然而在9号中获得能量的我,其实并不是一个9号。 在深入的学习后,在潘老师以及大家对我的引导下,我发现,原来我是4号。那是原本的我,是我的人格底色。 在热闹中的那种淡漠,并不是9号能量的堵塞,而是作为4号的我最本能的反应。对人群的疏离,对热闹的排斥,那是我潜意识中的孤高,我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,我觉得快乐是轻浮的,我更愿意在热闹之外享受孤独。 我原本没有想过自己是个4号,即使在看到4号阳阳的自述时有种强烈的共鸣,我也只是转瞬即逝的怀疑。 我觉得4号是属于艺术家的型号,这其实是我最喜欢的型号。我渴望自己是一个艺术家,渴望自己拥有那样从性天涌出的才情,那样用灵魂拧出的浪漫——在我心中这是我的缺憾。但现在想想,这种缺憾不就是4号的特质吗? 《红楼梦》里我最喜欢也最有共鸣的角色是黛玉,在我心中她是至真至纯至美的化身,还有谁能比得上她呢?我能懂她的每一次使小性、每一次落泪。小时候我非常容易闹情绪,其实在别人眼里就是莫名其妙、矫情,但我记得那种感觉,我不是故意矫情,我是真的好难过,你们都不懂我。 初中时,我意识到自己常陷入过分在意与敏感导致的自我挣扎的窘境。那时我的情绪总是像风一样飘忽不定。我会因为一个人的眼神陷入自我折磨的剧情里;会因为被关注的错觉而在人群中感到羞愧和腼腆;会因为对完美性灵的渴求而陷入灵与肉的撕裂。感谢我偏5号的特质使我善于自我觉察,就是在那时起,我开始逐渐自我调整,修炼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 现在很多人说我的状态总是很稳定,我的比喻是能像空谷幽兰一样独自美丽、宠辱不惊。然而曾经的我不是这样的,我是在自我觉知中不断剖析自己,逐渐从4号的缺失感和情绪的波澜中走出来,逐渐与自我和解,走向9号的平和与宁静。 ·生长· 所以一个人到底是什么型号重要吗? 当然很重要,但并不是最重要的。 越觉知越自由,觉知是为了看到模式,然后不被模式操控。 知道自己的型号是为了觉知我是谁我在哪里,但在这之后更重要的是,站在这个起点,我想成为谁我要去何方。 就像我对纠结于自己的型号的叶鸿说的:不管你是几号,去追寻你的真我,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! 我很感动1号冯妈妈会说: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女儿太严格,我正在调整自己去体验快乐。 我也很惊讶4号阳阳和今年初照片里那种忧郁的状态完全不一样,现在的她强大、坚定又有力量。 潘老师作为5号本应是个不苟言笑的“书呆子”,现在却成了“欢乐喜剧人”。 最容易焦虑的6号冯爸爸会在大家面前洒脱地说:管它呢,不要想太多! 反6号的小豹子贝贝会勇敢地敞开自己最柔软的那一面,像奶猫一样求助。 8号木木会给你最温柔的微笑和拥抱,甚至让人问:你这么温柔,真的是8号吗? 9号的艾妹妹在得到重视的时候,会走向3号,积极在台上和大家分享。 一开始我想到的词是“转变”,但我觉得更恰当的词是“生长”。 冯妈妈依旧自省自律,阳阳依旧浪漫多情,潘老师依旧理性博学,冯爸爸依旧谨慎稳重……我依旧会因为一片刚好滑过鼻尖的落叶,开心地仿佛被秋天轻吻。 但是我们都带着对生命的虔诚与热爱,让灵魂不停地生长,生长。 我们不需要舍弃什么,我们只需要看见自己,然后去拥有更多,去向内照见更多的光,去向上追寻更广阔的自由。 那是本属于我们的圆满。 感恩相遇 最后,真的感恩相遇,在这个场域里,每个人都充满爱、接纳与信任。感谢潘老师特地言传身教的心理咨询之技与道,我学到了很多。感谢Echo和工作人员们的付出。感谢贝贝这几天给我一个温暖的小窝。爱你们~ 编后记: 文琦是一位非常有灵气、温暖、沉稳、有力量的女孩,她给人的感觉也许不是如火焰般热烈,但她就像一颗烛火,持久笃定的立在那里,给人以安抚。 非常美的文字,谢谢文琦的分享与滋养。
|
在线QQ
18996145669